02 佛說十善業道經
- 堂上諸位眾靈
- 諸位龍天護法
- 諸位四眾弟子
- 大眾請合掌
- 請與本師同念
-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-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-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- 無上甚深微妙法
- 百千萬劫難遭遇
- 我今見聞得受持
- 願解如來真實義
- 堂上諸位眾靈
- 諸位龍天護法
- 諸位四眾弟子同學
- 大眾阿彌陀佛
- 請放掌
- 請大眾翻開
-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
- 經文部分 第三頁
- 首先 我們先說這一部經的經題
-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
- 佛 ! 這裡說的佛是誰 ?
- 什麼身分 ?
- 是什麼地位 ?
- 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
- 這位佛是代表
- 覺悟的人、覺醒的人
- 佛是什麼身分呢 ?
- 佛是我們所有一切眾生的導師
- 導師就是引導我們
- 生命 靈魂 智慧 超越的老師
- 叫做導師
- 引導我們的這個老師 叫做導師
- 那麼 佛的地位是什麼呢 ?
- 佛是從眾生修行來的
- 他跟我們人也一樣
- 沒有不同
- 所以佛常常說
- 我與眾生皆無差別
- 那麽差別在哪里 ?
- 差別在佛覺醒了
- 眾生沒有覺醒
- 所以佛的地位是超越一切的
- 所有一切地位跟眾生
- 包含天人
- 一個已經覺醒的人
- 一個已經明白的人
- 明白宇宙所有一切
- 盡虛空、遍法界、諸法界空間
- 以及所有一切眾生根本的人
- 以及超脫所有一切地位的這個人
- 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名詞來形容他呢 ?
- 用我們現在一句很簡單的話
- 用我們現在眾生聽得懂的話
- 淨空和尚曾經說過
- 這句話師父也很認同
- 他說 佛是多元文化社會義務的教育家
- 他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
- 跟義務教育家
- 聽好 是義務喔 !
- 義務 ! 就像我們說的義工
- 他是沒有領薪水的
- 他是義工
- 他的任務是什麼 ?
- 他的任務就是
- 教育我們眾生 離苦得樂的義工
- 他運用的是多元文化
- 和多元層次的空間
- 這樣說
- 我們大眾就會比較了解
- 比較科學的說法
- 不然 要是說到佛
- 很多人就會冠上宗教的帽子
- 其實佛 說的就是覺悟的人
- 覺醒的人
- 佛不是神 佛也不是偶像
- 大眾要明白
- 佛所說的一切都是教育
- 他不是宗教
- 不是宗教
- 所以當然了
- 我們是佛的弟子
- 我們也必須要肯定自己 對不對 ?
- 肯定自己也是從事
- 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
- 是不是呢 ?
- 對不對呢 ?
- 我們佛弟子應當知道
- 我們的工作分成兩類
- 哪兩類 ?
- 第一類就是
- 我們要說經教學叫做弘法
- 我們學佛
- 就是要把佛法弘揚出去
- 所以我們學佛弟子聽經、學經
- 以後也要說經
- 我們也要弘法
- 我們在座聽師父說經的
- 日後有機緣也要說給有緣的人聽
- 說經就是學經、學說
- 這是我們第一項的工作
- 第二是在世間
- 護持佛陀教育護法的工作
- 我們學佛弟子就是這兩種工作
- 沒有別的
- 那麼大眾必須知道
- 到底是說法的比較重要
- 還是護法的比較重要 ?
- 大眾要知道
- 這個護法
- 好比是我們學校的董事
- 和創辦人
- 像校長、像行政人員
- 他就像校長
- 就像佛法的護持
- 跟董事一樣
- 那麼弘法的呢
- 就像學校的老師教員一樣
- 每天向大眾來教課
- 所以說
- 護法更高於弘法
- 大眾要明白
- 不要看輕自己
- 你們現在所做的工作
- 比師父還要重要
- 你們知道嗎
- 護法重於弘法
- 今天師父
- 雖然想要向眾生介紹佛法
- 如果沒有眾生的護持
- 這個法就不成熟 機緣不成熟
- 所以
- 護法比弘法重要
- 護法也比弘法更偉大
- 這樣你們知道嗎 ?
- 師父在這邊說
- 不是看輕弘法的重要
- 但是世尊當時在菩提樹下覺悟了
- 如果沒有忉利天主的恭請
- 並且作為世尊的大護法
- 幫助世尊弘法
- 世尊的法有可能
- 當時世尊想要直接成佛去了
- 這樣眾生清楚嗎 ?
- 弘法的福德福報固然大
- 但護法的任務更重於弘法
- 所以你們在這裡護持師父
- 你們眾生的功德
- 比師父還要好、還要高
- 所以說 弘法和護法要密切的合作
- 兩者缺一不可
- 缺一樣都不行
- 在以前的叢林寺院
- 是佛教教學的場所
- 現在已經很少了
- 現在大部分都是做法會、念經比較多
- 以前每天都上課八個鐘頭以上
- 另外還有八個小時以上的修行
- 大眾在課程上所學的理論還有方法
- 會落實在他的生活
- 工作還有處事待人接物上
- 所以大眾要明白我們的佛法
- 不是只有念經和拜懺而已
- 佛法不空談
- 不是只有掛在嘴上說的
- 佛法是要落實的
- 佛法求的是智慧與解脫
- 而不是只求平安
- 求家裡平安無事
- 求生意興旺
- 不是
- 佛法教的是
- 實質的智慧
- 是讓你碰到問題的時候
- 你有智慧去面對
- 佛教我們的
- 就是解脫和智慧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所以 佛 這個字
- 我們大眾就要清楚明白知道什麼叫佛
- 佛是覺醒的人
- 但是在這裡指的佛
- 是三千多年前那位覺醒的人
- 叫做釋迦牟尼佛
- 我們的本師
- 剛剛我所說佛的真意就是這樣
- 落實在現在的社會
- 佛法的工作分成兩種
- 一種是弘法
- 一種就是護法
- 佛就是我們的弘法者
- 師父代表佛在台上弘法
- 你們大眾就是護法者
- 護法和弘法兩者必須互相配合
- 缺一不可
- 如果沒有你們的護持
- 師父所說的經、世尊所說的理論
- 要怎麼弘揚呢 ?
- 是不是呢 ?
- 所以
- (佛)指的是
- 引導我們離苦得樂的大覺者
- 那麼這位大覺者所說的(說)
- 就是闡明的意思
- 闡明、闡說
- 解說
- 這個(說)可以說成解說、闡明
- 這個(闡)會寫嗎 ?
- 上面一個(門)下面一個(單)
- 就是闡明
- 解說、闡明 叫做(說)
- 這樣大眾明白嗎 ?
- 這和一般人說的(說話)不一樣
- 一般人說
- 只是一個表白的意思
- 但佛所說的(說)
- 和一般人所說的(說)不一樣
- 佛說的是闡明、指明的意思
- 眾生說話不一定會讓你明白
- 但佛所說的話
- 字字句句都可以讓你解脫
- 讓你生智慧
- 這叫(佛說)
- 佛說和眾生說是不一樣的
- 不同的
- 所以(佛說)這個(說)字有很深的含義
- 叫做解說、闡明
- 也可以說 解說闡明什麼 ?
- 事實的真相
- 所以古時候的人說
- 世間的人說話會多話
- 愈說愈亂
- 對不對 ?
- 人說話會生話
- 是不是呢 ?
- 但是佛說的話是闡明
- 指明的意思
- 佛說 ! 佛要說什麼 ?
- 佛說十善 十善業
- 這裡說的是善業
- 那麼十善
- 大家要知道、要明白
- 到底什麼是十善 ?
- 十善就是:不殺生
- 不偷盜
- 不邪淫
- 不妄語
- 不兩舌
- 不惡口
- 不綺語
- 不貪欲
- 不瞋恚
- 不邪見
- 這十樣 叫做十善
- 反過頭來說
- 也叫做十惡
- 十善是眾生成佛的根本
- 十惡是眾生沉淪的根本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十善是我們成佛的根本
- 但反過頭來說
- 你做不到十善
- 你反成十惡
- 那就是沉淪的根本
- 沉淪 ? 沉淪什麼 ?
- 沉淪在這十法界的六道輪迴
- 十法界的六道中輪迴
- 這是根本 也是基礎
- 你們大眾知道嗎 ?
- 十善是根本 也是基礎
- 我們的佛
-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
- 大家仔細感受一下
- 這位老人家確實很慈悲
- 他知道眾生苦的根源在哪裡
- 所以他教我們離苦
- 教我們離苦
- 怎麼離呢 ?
- 很多眾生說
- 師父我很痛苦
- 我想離開這個痛苦
- 好
- 要怎麼離
- 就是修十善
- 修十善就對了
- 這是世尊教我們的
- 世尊希望一切眾生都成佛
- 希望一切眾生都和他一樣
- 這一切眾生
- 當然也包括在座的每一位
- 世尊教我們
- 他希望我們離苦
- 他希望我們都成佛
- 那總是要有目標
- 要有方法
- 有目標 有方法
- 這個目標和方法就是十善
- 十善業
- 這是我們從眾生轉成佛的基礎
- 我們在座的眾生
- 你們想要成佛
- 那麼十善業道就是我們的規矩
- 我們的根本、我們的基礎
- 你做得到
- 你就能成佛
- 反之 做不到
- 你就是六道的眾生
- 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
- 所以十善
- 剛才師父跟你們說過
- 這個業 說的是善業
- 什麼叫做業 ?
- 業就是我們所承受的業報
- 所承受的業報就是業
- 這個業報在我們這個世間
- 有善業也有惡業
- 你現在所受的是不好的
- 就是過去所造的惡業
- 所以佛常常告訴我們
-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
- 欲知來世果 今生造者是
- 你今天所受的一切
- 不管是惡業也好、善業也好
- 這都是過去生所造的
- 所以因果因果 半點不由人
- 不是說
- 我怎麼會這麼倒楣
- 我遇到這種家庭
- 我遇到這種父母
- 我遇到這種同修
- 我遇到這種兄弟姊妹
- 我遇到身邊的這種六親眷屬
- 我碰到這種惡友
- 這都是你過去生中所造作的
- 你過去生中如果沒有種這種惡因
- 你怎麼會受這個惡果 ?
-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
-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
- 種什麼因就吃什麼果
- 你如果真正信佛
- 你就不會生埋怨
- 你就不會真正生那種
- 你不相信的因
- 你如果真正信佛
- 你會如實地感受
- 從當下開始
- 我們就不要再造惡
- 這才是真信佛
- 而且懺悔過去
- 往昔所造諸惡業
- 皆由無始貪瞋癡
- 從身語意之所生
- 我今一切求懺悔
- 而且從現在開始
- 不再犯錯
- 這才是真正修行的人
- 那麼你做到了
- 你就會往光明的大道走
- 這就叫做道
- 這個叫做道
- 善道 善道
- 光明之道
- 成佛之道
- 和解脫之道
- 這就叫做善道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什麼叫做善 ?
- 成佛是善 !
- 解脫是善
- 這也是眾生修佛最大的目標
- 是不是呢 ?
- 那麼
- 經
- 經叫做經典
- 經是
- 佛跟菩薩跟聖賢所說的話叫經
- 代表永恆不變
- 永恆不變叫做經
- 大眾要知道這部經
- 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能相通
- 叫做經
- 如果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不相通
- 不能叫做經
- 頂多稱為論、稱為書、或冊
- 或者詞 或者篇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經不同於其他的書冊
- 經 現在過去未來都能相通叫做經
- 那麼什麼樣的著作
- 可以稱為經呢 ?
- 那就是佛
- 諸佛、諸菩薩、諸聖賢說的叫做經
- 這個經也有分等級
- 佛所說的
- 佛所說的
- 佛所說的
- 叫做佛經
- 佛經
- 佛所說的佛經
- 永恆不變
- 永恆不變
- 菩薩以及諸阿羅漢 聖人所說的經
- 叫做經典 經典
- 這個佛所說的經
- 和一些聖人
- 佛菩薩、聖人、菩薩、阿羅漢所說的經典
- 以佛所說的為第一
- 菩薩阿羅漢聖人所說的為經典
- 也可以稱作經
- 但是呢
- 有時候因為時空的背景
- 會產生很微妙的變化
- 比如說我們舉一個例
- 我們說這位儒家的孔子
- 儒家孔子
- 他的這個理論都是天地君親師
- 他說的是君王和臣子
- 和百姓的這個經典
- 君王有君王在位的心
- 臣子有臣子的這種忠心
- 百姓有百姓的歸順的心
- 但是現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君王了
- 所以時代背景有一些些不一樣
- 它會有一些些的不同
- 但是呢 在某部分可以作為參考
- 這樣大眾了解嗎 ?
- 但是佛所說的經典
- 不管是在過去
- 還是我們當下還有未來都說得通
- 這叫做佛所說的經典
- 那麼這裡所說的
-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
- 這個經你現在說得通
- 過去也說得通
- 未來也說得通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所以可見
-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
- 這部經的重要
- 確實是非常的重要
- 非常的重要
- 那麼這是今天
- 我們解釋這本經的經題
- 我們上一次是說緣起
- 今天我們說經題
- 這本經是在我們唐朝的時候
- 從印度也就是過去叫做天竺國
- 引進來的
- 為什麼呢 ?
- 因為大眾要知道
- 釋迦牟尼佛並不是我們中國人
- 當時他投生在印度
- 印度地區
- 在那個地方
- 那麼這本經
- 它是這個唐
- 這個唐所說的是大唐
- 是我們唐朝那個時候
- 唐朝于闐
- 這個于闐是我們唐朝的一個附屬小國
- 是附屬的一個國家
- 唐朝那個時候叫做天朝
- 有很多小國家都來朝貢
- 朝貢那個時候
- 唐朝那個時候
- 中國是唐朝的時代
- 唐朝的開創者是李淵
- 那麼
- 貞觀之治
- 當時唐朝是一個很有名的國家
- 海外很多人都來唐朝學習一些文化
- 建築還有人文
- 所以唐朝那個時候是在我們世界裡面
- 算很有名的一個時代
- 那麼于闐說的是唐朝
- 那麼介於哪裡 ?
- 介於一個西南方的一個小國家
- 叫做于闐國
- 那麼在于闐國裡面有一位法師
- 叫做實叉難陀
- 實叉難陀是印度人
- 他是一個印度人
- 他從這個天竺到東土來弘法
- 後來在唐朝的一個附屬國
- 叫做于闐這個地方
- 在這裡譯經和講經
- 那麼他是已經得到了
- 經律論三藏認可的法師
- 叫做三藏法師
- 經律論三藏認定
- 在過去要受經論 律論和藏論
- 經律論 經論 律論的這種法師
- 可以說是很難
- 受過經律論三藏的法師很少
- 那麼這位實叉難陀法師
- 已經得到了經律論三藏的認可
- 所以也叫做三藏法師
- 這不是我們古時候所聽到的
- 他就是唐三藏喔
- 唐三藏說的是另外一位玄奘法師
- 玄奘法師
- 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
- 將這個實叉難陀當作是唐三藏
- 其實不是
- 其實呀 一樣是三藏法師
- 但是他不是玄奘法師
- 不一樣
- 那麼這部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
- 就是他翻譯的
- 他在哪裡翻譯
- 他在于闐國這個地方翻譯
- 是什麼人所翻譯的
- 叫做實叉難陀法師翻譯的
- 這樣這段大眾知道嗎 ?了解嗎 ?
- 好 那麼我們現在正式進入
- 《十善業道經》
- 大眾請合掌
- 請與本師同念
- 如是我聞
- 一時
- 佛在娑竭羅龍宮
- 與八千大比丘眾
- 三萬二千菩薩
- 摩訶薩俱
- 請放掌
- 世尊說的經典
- 很多 頭一句都有如是我聞
- 是不是呢 ?
- 這個如是我聞是什麼樣的因緣 ?
- 是什麼樣的原因呢 ?
- 怎麼會有如是我聞的這種說法
- 如是 是真如的意思
- 這個如 是真如
- 真如 是本是的意思
- 真如本是
- 真如本是
- 什麼樣的話 ? 什麼樣的情形 ?
- 什麼樣的原因可以稱為 如是
- 如是 是真如本是
- 說的是真實語
- 真正的話
- 真實的話
- 如實的話
- 所說的是不欺騙的話
- 真如本是
- 我聞
- 這裡說的(我)指的就是阿難尊者
- 因為佛所說的經典
- 在後面匯集的時候
- 都是由阿難尊者先憶起來 想起來的
- 所以每一句都是阿難尊者
- 他回想所說的話
- 所以叫做如是我聞
- 聞 就是我聽到
- 阿難尊者真如本是
- 沒有隱瞞 沒有虛假的聽到
- 叫做如是我聞
- 這樣眾生知道嗎 ? 了解嗎 ?
- 正因為阿難尊者真如本是的本性
- 所以他多聞第一
- 多聞不虛
- 代表說阿難尊者他沒有虛假
- 因為阿難尊者當時
- 他是與五百位大阿羅漢
- 同時一起集結佛經
- 你們大眾想一想
- 你在說一件事情
- 比如說
- 你們這些同學大眾聽教授上課
- 上完了後
- 你們都要再將教授
- 他所說的每一字每一句
- 都要這樣一字一句的對
- 對到正確為止
- 一個人說的不算數
- 兩個人說的也不算數
- 一百人說的也不算數
- 就要五百位大阿羅漢
- 共同來記錄
- 來回想 來討論
- 這可以說是不斷地一直修改
- 一直討論 一直修改
- 可以說是去蕪存菁
- 完全沒有半點的虛假
- 才能稱為 如是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並不是說阿難尊者一個人
- 想到什麼 就說什麼
- 沒有那麼簡單
- 要稱呼為 如是
- 不是一般可以稱呼的
- 所以 除了佛經以外
- 你們注意看都沒有如是我聞
- 對不對呢 ?
- 只有佛經裡面才有如是我聞
- 代表說這是五百位大阿羅漢
- 跟阿難尊者一起匯集的
- 只是派阿難尊者為代表
- 叫做如是我聞
- 不是只有我聞喔
- 在座的每一位都如實地聽到
- 這樣你們瞭解嗎 ?
- 叫如是我聞
- 這樣這句話大眾知道了嗎 ?
- 一時
- 為什麼要用一和時來代表
- 一般人如果在說明一件事情
- 我們會說那個時候
- 那時 那叫彼時 對不對 ?
- 或者是那時
- 對不對 ? 是不是呢 ?
- 大眾為什麼在這邊用 一
- 為什麼用一呢 ?
- 大眾要知道這個一的原因
- 以及在這裡解釋的原因
- 一叫做貫通的意思
- 一者貫也
- 什麼樣的情況叫做貫通
- 代表說沒有現在、過去跟未來
- 沒有現在 沒有過去 沒有未來
- 以一貫通
- 那個時候
- 也不能說那個時候
- 只能說一時
- 世尊所說的法
- 是不是超越現在 過去跟未來
- 代表說
- 世尊所說的法
- 過去那時說得通
- 現在你們聽也說得通
- 未來你們的後代也說得通
- 所以無法用 彼時
- 或是 那時 來說佛所說的話
- 用一時以一來貫通現在、過去和未來
- 所以一時代表什麼 ?
- 代表佛說的法貫通時間跟空間
- 那叫做一時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為什麼用一時來闡說
- 佛所說講經的那個時間
- 代表說
- 雖然佛好像是那個時候說的
- 但也等同在這個時候說的
- 為什麼這樣說 ?
- 因為佛那個時候說的大眾能瞭解
- 現在佛說的大眾也會明白
- 後來你的子孫聽也會知道
- 所以沒有現在、過去、未來
- 才用一字來代表
- 這個時稱為時間
- 大眾知道嗎 ?
- 那叫做一時
- 我等一下會再說一個
- 比較讓大眾能明瞭的
- 對這個一時
- 可以說
- 再做一個更簡單的比喻
- 你們大眾就聽得懂
- 你們大眾就了解
- 佛在娑竭羅龍宮
- 這裡說的佛
- 指的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
- 娑竭羅是梵語
- 它是印度話翻譯的
- 我們中文叫做鹹海水
- 苦海
- 苦海聽過嗎 ?
- 苦海 我們這個世間常常有人說
- 形容說這個世間是苦海的人生
- 聽過嗎 ?
- 娑竭羅就是苦海水
- 各位
- 你們仔細去感受
- 你們游過泳嗎 ?
- 曾去海邊游泳過嗎 ?
- 這個海水一不小心
- 你們嘴巴去吃到的時候
- 第一 鹹
- 第二 苦
- 鹹又苦澀
- 娑竭羅叫做苦海水
- 龍宮是龍王住的地方
- 龍王就是海底的這個主宰
- 海底眾生的主宰叫做龍王
- 龍王住的地方叫龍宮
- 佛在娑竭羅龍宮
- 這句我們也可以這樣來解釋
- 娑竭羅叫做苦海
- 苦海水也叫做苦海
- 簡稱苦海 對不對
- 龍宮
- 龍宮就是我們說住所的意思
- 是住所
- 但是這個龍
- 我們中國話說
- 龍稱做不穩
- 叫做變化多端
- 變化多端
- 那叫做龍
- 所以有人說
- 神龍見首不見尾
- 我們眾生從來都沒有看過龍長什麼樣子
- 但是我們常常在神像
- 牆壁上面來形容這個龍
- 所以這個龍本來就是飄忽不定
- 不是人人都能見到的
- 它是一種代表
- 所以我們十二生肖裡面
- 每一項都有 就好像只有龍看不見
- 好像只能在廟宇佛寺裡面看到
- 是不是 ? 那個也不是真正的龍
- 那是一個龍的塑像而已
- 我們看不到
- 那麼這個龍代表的就是
- 我們飄忽不定的眾生
- 代表我們這些眾生
- 每個人因為業力所感
- 處的這個境界不穩定
- 眾生
- 你們是不是感覺自己一生飄忽不定
- 時好時壞 對不對 ?
- 一時說好
- 過一會兒就又變不好了
- 飄忽不定
- 其實說的就是你們這些眾生
- 佛在娑竭羅龍宮
- 其實就是苦海水裡的那些眾生
- 不穩定的眾生所住的地方
- 所以雖然在龍宮
- 也是同樣在這個世間說給你們聽
- 那麼我們現在稍微想一想
- 娑竭羅龍宮
- 是世尊當時所說的那個場所
- 是不是 ?
- 但現在
- 世尊由師父代表他在這裡說給你們聽
- 那麼我們這個世間
- 是不是就像苦海的鹹海水龍宮一樣
- 你們也是在苦海流轉這些不穩定的眾生
- 是不是 ?
- 世尊在當時說給這些龍王聽
- 說給這些天人
- 在這個境界
- 什麼境界
- 苦海水的境界
- 說給眾生聽
- 到現在師父在這裡代替世尊
- 說給你們這些苦海水的眾生聽
- 是不是一樣呢 ?
- 所以這個一時在這裡說就能通
- 沒有過去、沒有現在、沒有未來
- 因為我們所研讀的 我們所說的
- 都是佛當時所說的 沒有分別
- 所以這個娑竭羅龍宮
- 雖然當時世尊是向龍王所說
- 換現在這個場所
- 同樣也是說給你們大眾聽的
- 所以你們大眾也是娑竭羅龍宮一樣的
- 娑婆眾生
- 這樣大眾知道一時貫通的意思嗎
- 雖然佛在龍宮說
- 但是也等於在當下說
- 當下是一樣的
- 那麼大眾要知道佛有大神力
- 對不對 ?
- 佛有大神力
- 佛可以到龍宮向龍王說這部經
- 那麼這裡說的娑竭羅是鹹海水
- 鹹海水
- 其實是形容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
- 生活在苦海之中
- 那麼娑竭羅也可以形容叫做五濁惡世
- 龍代表變化
- 在我們這個世間 大眾想一想
- 人情世故是不是變化無常 對不對 ?
- 我們從早上到晚上
- 我們的妄念都是止不住
- 煩惱止不住
- 一時歡喜 一時就憂愁
- 對不對 ?
- 你仔細想一想
- 在這短短幾個小時內
- 這半天十二個小時內
- 你產生多大的變化 ?
- 你產生了多少次不同的心理變化 ?
- 龍呢 ! 代表苦海中多變的眾生
- 大眾要知道
- 所以佛用這句話
- 讓我們警覺 告訴我們
- 讓我們警覺
- 讓我們警覺什麼 ?
- 警覺我們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
- 還有我們的妄念止不住
- 煩惱止不住
- 想法止不住
- 歡喜憂愁
- 轉來覆去沒有停止
- 這就像苦海中多變的眾生一樣
- 這樣大眾你們知道嗎 ?
- 所以佛不是在罵我們喔
- 師父在這裡也不是在罵你們
- 也不是在說什麼
- 是要讓你們警覺
- 警覺我們能不能止住
- 止住我們的妄念和煩惱
- 這樣眾生知道嗎 ? 瞭解嗎 ?
- 佛他在龍宮說法
- 與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沒什麼兩樣
- 他說給這些多變化的
- 這些龍宮的眾生聽
- 也等於是說給我們聽
- 我們也是多變化喔
- 我們其實和龍王一樣的
- 那麼佛為什麼要到那裡說
- 佛為什麼不在他的道場說
- 不在祥和的地方
- 比如說 佛有精舍嘛
- 對不對 ?
- 或者是說佛常常在樹下說
- 在這些
- 很多我們說的這些
- 佛所的地方說
- 為什麼他要特別到娑竭羅龍宮
- 那種鹹海水
- 很不好的這種場所去說
- 因為 他就是要暗指我們這些眾生
- 能不能明白、清楚和解脫
- 所以他選擇在那裡說
- 目的就是要指明和喚醒眾生
- 喚醒我們眾生
- 希望我們眾生都能夠覺醒
- 那麼當時和世尊去的這些弟子
- 總共有多少
- 你們自己聽聽看喔
- 有八千大比丘眾
- 當時有八千個大比丘眾
- 就是他的學生
- 學生 比丘是出家人
- 出家人 當然這比丘
- 都是男眾出家
- 裡面沒有比丘尼
- 如果寫比丘尼
- 就是有女眾的出家眾
- 但這裡說的八千大比丘眾
- 就是男出家眾
- 還有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
- 所以這八千的大比丘眾
- 加上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
- 總共四萬位
- 算一算是不是四萬
- 總共四萬位的這個
- 菩薩摩訶薩和比丘眾
- 都同時到娑竭羅龍宮
- 四萬位呢 !
- 各位 你們想想看不得了啊
- 很多人一定會覺得
- 這些人是不是要潛水
- 潛水到海底去
- 人不要說潛水
- 你在你家裡浴室的浴缸
- 讓你在那裡閉氣一分鐘
- 你都快斷氣了
- 怎麼可能呢 ?
- 這麼多人四萬位耶 !
- 都進到這個海底裡面啊
- 而且都沒事
- 在過去 也不是說有潛水設備
- 有這些現代設備
- 那是怎麼去的 ?
- 怎麼達成的 ?
- 到底如何達成的 ?
- 以現代這種科學的想法和說法
- 怎麼說也說不通
- 大家說是不是呢 ?
- 怎麼說也說不通
- 但是世尊如何做到的
- 你們知道嗎 ?
- 有想要聽嗎 ?
- 下次說給你們聽喔 !
- 所以今天師父就說到這裡
- 今天師父說到這裡
- 大眾要知道
- 世尊 不是你們所想的那麼簡單
- 師父曾跟著世尊修行
- 同時也感受到世尊的大威神力
- 阿彌陀佛
- 祂的大威神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
- 世尊的大威神力
- 不是你們一般眾生能體會的
- 超越你們現在所謂的科技
- 太多太多了
- 不是你們一般人能形容的
- 這不是用什麼電影、投影技術
- 還是用什麼 都不是的
- 世尊不需要這樣
- 但是
- 他帶眾生進入那個境界
- 是一剎那就進去了
- 各位 師父也曾跟世尊去過
- 一剎那你到那個境界
- 哎喲怎麼會這樣
- 無法用言語形容
- 但如何達成的
- 下次解釋給你們聽
- 好 今天師父就開示到這裡
- 希望大眾能夠了解
- 我們今天精舍為什麼要說這部
- 《十善業道經》最大的原因
- 希望我們大眾都能勤修十善
- 滅十惡
- 成就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種資糧
- 這就是師父最大的希望
- 希望大眾能夠好好地了解
- 佛的慈悲
- 和師父的本意
- 這樣好嗎 ?
- 好 那麼今天師父就開示到這裡
- 大眾請合掌
- 請與師父同念
- 願消三障諸煩惱
- 願得智慧真明了
- 普願罪障悉消除
- 世世常行菩薩道
- 願生西方極樂中
- 九品蓮華為父母
- 花開見佛悟無生
- 不退菩薩為伴侶
- 阿彌陀佛
影片播放列表
- 堂上諸位眾靈
- 諸位龍天護法
- 諸位四眾弟子
- 大眾請合掌
- 請與本師同念
-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-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-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- 無上甚深微妙法
- 百千萬劫難遭遇
- 我今見聞得受持
- 願解如來真實義
- 堂上諸位眾靈
- 諸位龍天護法
- 諸位四眾弟子同學
- 大眾阿彌陀佛
- 請放掌
- 請大眾翻開
-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
- 經文部分 第三頁
- 首先 我們先說這一部經的經題
-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
- 佛 ! 這裡說的佛是誰 ?
- 什麼身分 ?
- 是什麼地位 ?
- 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
- 這位佛是代表
- 覺悟的人、覺醒的人
- 佛是什麼身分呢 ?
- 佛是我們所有一切眾生的導師
- 導師就是引導我們
- 生命 靈魂 智慧 超越的老師
- 叫做導師
- 引導我們的這個老師 叫做導師
- 那麼 佛的地位是什麼呢 ?
- 佛是從眾生修行來的
- 他跟我們人也一樣
- 沒有不同
- 所以佛常常說
- 我與眾生皆無差別
- 那麽差別在哪里 ?
- 差別在佛覺醒了
- 眾生沒有覺醒
- 所以佛的地位是超越一切的
- 所有一切地位跟眾生
- 包含天人
- 一個已經覺醒的人
- 一個已經明白的人
- 明白宇宙所有一切
- 盡虛空、遍法界、諸法界空間
- 以及所有一切眾生根本的人
- 以及超脫所有一切地位的這個人
- 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名詞來形容他呢 ?
- 用我們現在一句很簡單的話
- 用我們現在眾生聽得懂的話
- 淨空和尚曾經說過
- 這句話師父也很認同
- 他說 佛是多元文化社會義務的教育家
- 他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
- 跟義務教育家
- 聽好 是義務喔 !
- 義務 ! 就像我們說的義工
- 他是沒有領薪水的
- 他是義工
- 他的任務是什麼 ?
- 他的任務就是
- 教育我們眾生 離苦得樂的義工
- 他運用的是多元文化
- 和多元層次的空間
- 這樣說
- 我們大眾就會比較了解
- 比較科學的說法
- 不然 要是說到佛
- 很多人就會冠上宗教的帽子
- 其實佛 說的就是覺悟的人
- 覺醒的人
- 佛不是神 佛也不是偶像
- 大眾要明白
- 佛所說的一切都是教育
- 他不是宗教
- 不是宗教
- 所以當然了
- 我們是佛的弟子
- 我們也必須要肯定自己 對不對 ?
- 肯定自己也是從事
- 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
- 是不是呢 ?
- 對不對呢 ?
- 我們佛弟子應當知道
- 我們的工作分成兩類
- 哪兩類 ?
- 第一類就是
- 我們要說經教學叫做弘法
- 我們學佛
- 就是要把佛法弘揚出去
- 所以我們學佛弟子聽經、學經
- 以後也要說經
- 我們也要弘法
- 我們在座聽師父說經的
- 日後有機緣也要說給有緣的人聽
- 說經就是學經、學說
- 這是我們第一項的工作
- 第二是在世間
- 護持佛陀教育護法的工作
- 我們學佛弟子就是這兩種工作
- 沒有別的
- 那麼大眾必須知道
- 到底是說法的比較重要
- 還是護法的比較重要 ?
- 大眾要知道
- 這個護法
- 好比是我們學校的董事
- 和創辦人
- 像校長、像行政人員
- 他就像校長
- 就像佛法的護持
- 跟董事一樣
- 那麼弘法的呢
- 就像學校的老師教員一樣
- 每天向大眾來教課
- 所以說
- 護法更高於弘法
- 大眾要明白
- 不要看輕自己
- 你們現在所做的工作
- 比師父還要重要
- 你們知道嗎
- 護法重於弘法
- 今天師父
- 雖然想要向眾生介紹佛法
- 如果沒有眾生的護持
- 這個法就不成熟 機緣不成熟
- 所以
- 護法比弘法重要
- 護法也比弘法更偉大
- 這樣你們知道嗎 ?
- 師父在這邊說
- 不是看輕弘法的重要
- 但是世尊當時在菩提樹下覺悟了
- 如果沒有忉利天主的恭請
- 並且作為世尊的大護法
- 幫助世尊弘法
- 世尊的法有可能
- 當時世尊想要直接成佛去了
- 這樣眾生清楚嗎 ?
- 弘法的福德福報固然大
- 但護法的任務更重於弘法
- 所以你們在這裡護持師父
- 你們眾生的功德
- 比師父還要好、還要高
- 所以說 弘法和護法要密切的合作
- 兩者缺一不可
- 缺一樣都不行
- 在以前的叢林寺院
- 是佛教教學的場所
- 現在已經很少了
- 現在大部分都是做法會、念經比較多
- 以前每天都上課八個鐘頭以上
- 另外還有八個小時以上的修行
- 大眾在課程上所學的理論還有方法
- 會落實在他的生活
- 工作還有處事待人接物上
- 所以大眾要明白我們的佛法
- 不是只有念經和拜懺而已
- 佛法不空談
- 不是只有掛在嘴上說的
- 佛法是要落實的
- 佛法求的是智慧與解脫
- 而不是只求平安
- 求家裡平安無事
- 求生意興旺
- 不是
- 佛法教的是
- 實質的智慧
- 是讓你碰到問題的時候
- 你有智慧去面對
- 佛教我們的
- 就是解脫和智慧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所以 佛 這個字
- 我們大眾就要清楚明白知道什麼叫佛
- 佛是覺醒的人
- 但是在這裡指的佛
- 是三千多年前那位覺醒的人
- 叫做釋迦牟尼佛
- 我們的本師
- 剛剛我所說佛的真意就是這樣
- 落實在現在的社會
- 佛法的工作分成兩種
- 一種是弘法
- 一種就是護法
- 佛就是我們的弘法者
- 師父代表佛在台上弘法
- 你們大眾就是護法者
- 護法和弘法兩者必須互相配合
- 缺一不可
- 如果沒有你們的護持
- 師父所說的經、世尊所說的理論
- 要怎麼弘揚呢 ?
- 是不是呢 ?
- 所以
- (佛)指的是
- 引導我們離苦得樂的大覺者
- 那麼這位大覺者所說的(說)
- 就是闡明的意思
- 闡明、闡說
- 解說
- 這個(說)可以說成解說、闡明
- 這個(闡)會寫嗎 ?
- 上面一個(門)下面一個(單)
- 就是闡明
- 解說、闡明 叫做(說)
- 這樣大眾明白嗎 ?
- 這和一般人說的(說話)不一樣
- 一般人說
- 只是一個表白的意思
- 但佛所說的(說)
- 和一般人所說的(說)不一樣
- 佛說的是闡明、指明的意思
- 眾生說話不一定會讓你明白
- 但佛所說的話
- 字字句句都可以讓你解脫
- 讓你生智慧
- 這叫(佛說)
- 佛說和眾生說是不一樣的
- 不同的
- 所以(佛說)這個(說)字有很深的含義
- 叫做解說、闡明
- 也可以說 解說闡明什麼 ?
- 事實的真相
- 所以古時候的人說
- 世間的人說話會多話
- 愈說愈亂
- 對不對 ?
- 人說話會生話
- 是不是呢 ?
- 但是佛說的話是闡明
- 指明的意思
- 佛說 ! 佛要說什麼 ?
- 佛說十善 十善業
- 這裡說的是善業
- 那麼十善
- 大家要知道、要明白
- 到底什麼是十善 ?
- 十善就是:不殺生
- 不偷盜
- 不邪淫
- 不妄語
- 不兩舌
- 不惡口
- 不綺語
- 不貪欲
- 不瞋恚
- 不邪見
- 這十樣 叫做十善
- 反過頭來說
- 也叫做十惡
- 十善是眾生成佛的根本
- 十惡是眾生沉淪的根本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十善是我們成佛的根本
- 但反過頭來說
- 你做不到十善
- 你反成十惡
- 那就是沉淪的根本
- 沉淪 ? 沉淪什麼 ?
- 沉淪在這十法界的六道輪迴
- 十法界的六道中輪迴
- 這是根本 也是基礎
- 你們大眾知道嗎 ?
- 十善是根本 也是基礎
- 我們的佛
-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
- 大家仔細感受一下
- 這位老人家確實很慈悲
- 他知道眾生苦的根源在哪裡
- 所以他教我們離苦
- 教我們離苦
- 怎麼離呢 ?
- 很多眾生說
- 師父我很痛苦
- 我想離開這個痛苦
- 好
- 要怎麼離
- 就是修十善
- 修十善就對了
- 這是世尊教我們的
- 世尊希望一切眾生都成佛
- 希望一切眾生都和他一樣
- 這一切眾生
- 當然也包括在座的每一位
- 世尊教我們
- 他希望我們離苦
- 他希望我們都成佛
- 那總是要有目標
- 要有方法
- 有目標 有方法
- 這個目標和方法就是十善
- 十善業
- 這是我們從眾生轉成佛的基礎
- 我們在座的眾生
- 你們想要成佛
- 那麼十善業道就是我們的規矩
- 我們的根本、我們的基礎
- 你做得到
- 你就能成佛
- 反之 做不到
- 你就是六道的眾生
- 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
- 所以十善
- 剛才師父跟你們說過
- 這個業 說的是善業
- 什麼叫做業 ?
- 業就是我們所承受的業報
- 所承受的業報就是業
- 這個業報在我們這個世間
- 有善業也有惡業
- 你現在所受的是不好的
- 就是過去所造的惡業
- 所以佛常常告訴我們
-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
- 欲知來世果 今生造者是
- 你今天所受的一切
- 不管是惡業也好、善業也好
- 這都是過去生所造的
- 所以因果因果 半點不由人
- 不是說
- 我怎麼會這麼倒楣
- 我遇到這種家庭
- 我遇到這種父母
- 我遇到這種同修
- 我遇到這種兄弟姊妹
- 我遇到身邊的這種六親眷屬
- 我碰到這種惡友
- 這都是你過去生中所造作的
- 你過去生中如果沒有種這種惡因
- 你怎麼會受這個惡果 ?
-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
-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
- 種什麼因就吃什麼果
- 你如果真正信佛
- 你就不會生埋怨
- 你就不會真正生那種
- 你不相信的因
- 你如果真正信佛
- 你會如實地感受
- 從當下開始
- 我們就不要再造惡
- 這才是真信佛
- 而且懺悔過去
- 往昔所造諸惡業
- 皆由無始貪瞋癡
- 從身語意之所生
- 我今一切求懺悔
- 而且從現在開始
- 不再犯錯
- 這才是真正修行的人
- 那麼你做到了
- 你就會往光明的大道走
- 這就叫做道
- 這個叫做道
- 善道 善道
- 光明之道
- 成佛之道
- 和解脫之道
- 這就叫做善道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什麼叫做善 ?
- 成佛是善 !
- 解脫是善
- 這也是眾生修佛最大的目標
- 是不是呢 ?
- 那麼
- 經
- 經叫做經典
- 經是
- 佛跟菩薩跟聖賢所說的話叫經
- 代表永恆不變
- 永恆不變叫做經
- 大眾要知道這部經
- 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能相通
- 叫做經
- 如果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不相通
- 不能叫做經
- 頂多稱為論、稱為書、或冊
- 或者詞 或者篇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經不同於其他的書冊
- 經 現在過去未來都能相通叫做經
- 那麼什麼樣的著作
- 可以稱為經呢 ?
- 那就是佛
- 諸佛、諸菩薩、諸聖賢說的叫做經
- 這個經也有分等級
- 佛所說的
- 佛所說的
- 佛所說的
- 叫做佛經
- 佛經
- 佛所說的佛經
- 永恆不變
- 永恆不變
- 菩薩以及諸阿羅漢 聖人所說的經
- 叫做經典 經典
- 這個佛所說的經
- 和一些聖人
- 佛菩薩、聖人、菩薩、阿羅漢所說的經典
- 以佛所說的為第一
- 菩薩阿羅漢聖人所說的為經典
- 也可以稱作經
- 但是呢
- 有時候因為時空的背景
- 會產生很微妙的變化
- 比如說我們舉一個例
- 我們說這位儒家的孔子
- 儒家孔子
- 他的這個理論都是天地君親師
- 他說的是君王和臣子
- 和百姓的這個經典
- 君王有君王在位的心
- 臣子有臣子的這種忠心
- 百姓有百姓的歸順的心
- 但是現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君王了
- 所以時代背景有一些些不一樣
- 它會有一些些的不同
- 但是呢 在某部分可以作為參考
- 這樣大眾了解嗎 ?
- 但是佛所說的經典
- 不管是在過去
- 還是我們當下還有未來都說得通
- 這叫做佛所說的經典
- 那麼這裡所說的
-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
- 這個經你現在說得通
- 過去也說得通
- 未來也說得通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所以可見
-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
- 這部經的重要
- 確實是非常的重要
- 非常的重要
- 那麼這是今天
- 我們解釋這本經的經題
- 我們上一次是說緣起
- 今天我們說經題
- 這本經是在我們唐朝的時候
- 從印度也就是過去叫做天竺國
- 引進來的
- 為什麼呢 ?
- 因為大眾要知道
- 釋迦牟尼佛並不是我們中國人
- 當時他投生在印度
- 印度地區
- 在那個地方
- 那麼這本經
- 它是這個唐
- 這個唐所說的是大唐
- 是我們唐朝那個時候
- 唐朝于闐
- 這個于闐是我們唐朝的一個附屬小國
- 是附屬的一個國家
- 唐朝那個時候叫做天朝
- 有很多小國家都來朝貢
- 朝貢那個時候
- 唐朝那個時候
- 中國是唐朝的時代
- 唐朝的開創者是李淵
- 那麼
- 貞觀之治
- 當時唐朝是一個很有名的國家
- 海外很多人都來唐朝學習一些文化
- 建築還有人文
- 所以唐朝那個時候是在我們世界裡面
- 算很有名的一個時代
- 那麼于闐說的是唐朝
- 那麼介於哪裡 ?
- 介於一個西南方的一個小國家
- 叫做于闐國
- 那麼在于闐國裡面有一位法師
- 叫做實叉難陀
- 實叉難陀是印度人
- 他是一個印度人
- 他從這個天竺到東土來弘法
- 後來在唐朝的一個附屬國
- 叫做于闐這個地方
- 在這裡譯經和講經
- 那麼他是已經得到了
- 經律論三藏認可的法師
- 叫做三藏法師
- 經律論三藏認定
- 在過去要受經論 律論和藏論
- 經律論 經論 律論的這種法師
- 可以說是很難
- 受過經律論三藏的法師很少
- 那麼這位實叉難陀法師
- 已經得到了經律論三藏的認可
- 所以也叫做三藏法師
- 這不是我們古時候所聽到的
- 他就是唐三藏喔
- 唐三藏說的是另外一位玄奘法師
- 玄奘法師
- 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
- 將這個實叉難陀當作是唐三藏
- 其實不是
- 其實呀 一樣是三藏法師
- 但是他不是玄奘法師
- 不一樣
- 那麼這部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
- 就是他翻譯的
- 他在哪裡翻譯
- 他在于闐國這個地方翻譯
- 是什麼人所翻譯的
- 叫做實叉難陀法師翻譯的
- 這樣這段大眾知道嗎 ?了解嗎 ?
- 好 那麼我們現在正式進入
- 《十善業道經》
- 大眾請合掌
- 請與本師同念
- 如是我聞
- 一時
- 佛在娑竭羅龍宮
- 與八千大比丘眾
- 三萬二千菩薩
- 摩訶薩俱
- 請放掌
- 世尊說的經典
- 很多 頭一句都有如是我聞
- 是不是呢 ?
- 這個如是我聞是什麼樣的因緣 ?
- 是什麼樣的原因呢 ?
- 怎麼會有如是我聞的這種說法
- 如是 是真如的意思
- 這個如 是真如
- 真如 是本是的意思
- 真如本是
- 真如本是
- 什麼樣的話 ? 什麼樣的情形 ?
- 什麼樣的原因可以稱為 如是
- 如是 是真如本是
- 說的是真實語
- 真正的話
- 真實的話
- 如實的話
- 所說的是不欺騙的話
- 真如本是
- 我聞
- 這裡說的(我)指的就是阿難尊者
- 因為佛所說的經典
- 在後面匯集的時候
- 都是由阿難尊者先憶起來 想起來的
- 所以每一句都是阿難尊者
- 他回想所說的話
- 所以叫做如是我聞
- 聞 就是我聽到
- 阿難尊者真如本是
- 沒有隱瞞 沒有虛假的聽到
- 叫做如是我聞
- 這樣眾生知道嗎 ? 了解嗎 ?
- 正因為阿難尊者真如本是的本性
- 所以他多聞第一
- 多聞不虛
- 代表說阿難尊者他沒有虛假
- 因為阿難尊者當時
- 他是與五百位大阿羅漢
- 同時一起集結佛經
- 你們大眾想一想
- 你在說一件事情
- 比如說
- 你們這些同學大眾聽教授上課
- 上完了後
- 你們都要再將教授
- 他所說的每一字每一句
- 都要這樣一字一句的對
- 對到正確為止
- 一個人說的不算數
- 兩個人說的也不算數
- 一百人說的也不算數
- 就要五百位大阿羅漢
- 共同來記錄
- 來回想 來討論
- 這可以說是不斷地一直修改
- 一直討論 一直修改
- 可以說是去蕪存菁
- 完全沒有半點的虛假
- 才能稱為 如是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並不是說阿難尊者一個人
- 想到什麼 就說什麼
- 沒有那麼簡單
- 要稱呼為 如是
- 不是一般可以稱呼的
- 所以 除了佛經以外
- 你們注意看都沒有如是我聞
- 對不對呢 ?
- 只有佛經裡面才有如是我聞
- 代表說這是五百位大阿羅漢
- 跟阿難尊者一起匯集的
- 只是派阿難尊者為代表
- 叫做如是我聞
- 不是只有我聞喔
- 在座的每一位都如實地聽到
- 這樣你們瞭解嗎 ?
- 叫如是我聞
- 這樣這句話大眾知道了嗎 ?
- 一時
- 為什麼要用一和時來代表
- 一般人如果在說明一件事情
- 我們會說那個時候
- 那時 那叫彼時 對不對 ?
- 或者是那時
- 對不對 ? 是不是呢 ?
- 大眾為什麼在這邊用 一
- 為什麼用一呢 ?
- 大眾要知道這個一的原因
- 以及在這裡解釋的原因
- 一叫做貫通的意思
- 一者貫也
- 什麼樣的情況叫做貫通
- 代表說沒有現在、過去跟未來
- 沒有現在 沒有過去 沒有未來
- 以一貫通
- 那個時候
- 也不能說那個時候
- 只能說一時
- 世尊所說的法
- 是不是超越現在 過去跟未來
- 代表說
- 世尊所說的法
- 過去那時說得通
- 現在你們聽也說得通
- 未來你們的後代也說得通
- 所以無法用 彼時
- 或是 那時 來說佛所說的話
- 用一時以一來貫通現在、過去和未來
- 所以一時代表什麼 ?
- 代表佛說的法貫通時間跟空間
- 那叫做一時
- 這樣大眾知道嗎 ?
- 為什麼用一時來闡說
- 佛所說講經的那個時間
- 代表說
- 雖然佛好像是那個時候說的
- 但也等同在這個時候說的
- 為什麼這樣說 ?
- 因為佛那個時候說的大眾能瞭解
- 現在佛說的大眾也會明白
- 後來你的子孫聽也會知道
- 所以沒有現在、過去、未來
- 才用一字來代表
- 這個時稱為時間
- 大眾知道嗎 ?
- 那叫做一時
- 我等一下會再說一個
- 比較讓大眾能明瞭的
- 對這個一時
- 可以說
- 再做一個更簡單的比喻
- 你們大眾就聽得懂
- 你們大眾就了解
- 佛在娑竭羅龍宮
- 這裡說的佛
- 指的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
- 娑竭羅是梵語
- 它是印度話翻譯的
- 我們中文叫做鹹海水
- 苦海
- 苦海聽過嗎 ?
- 苦海 我們這個世間常常有人說
- 形容說這個世間是苦海的人生
- 聽過嗎 ?
- 娑竭羅就是苦海水
- 各位
- 你們仔細去感受
- 你們游過泳嗎 ?
- 曾去海邊游泳過嗎 ?
- 這個海水一不小心
- 你們嘴巴去吃到的時候
- 第一 鹹
- 第二 苦
- 鹹又苦澀
- 娑竭羅叫做苦海水
- 龍宮是龍王住的地方
- 龍王就是海底的這個主宰
- 海底眾生的主宰叫做龍王
- 龍王住的地方叫龍宮
- 佛在娑竭羅龍宮
- 這句我們也可以這樣來解釋
- 娑竭羅叫做苦海
- 苦海水也叫做苦海
- 簡稱苦海 對不對
- 龍宮
- 龍宮就是我們說住所的意思
- 是住所
- 但是這個龍
- 我們中國話說
- 龍稱做不穩
- 叫做變化多端
- 變化多端
- 那叫做龍
- 所以有人說
- 神龍見首不見尾
- 我們眾生從來都沒有看過龍長什麼樣子
- 但是我們常常在神像
- 牆壁上面來形容這個龍
- 所以這個龍本來就是飄忽不定
- 不是人人都能見到的
- 它是一種代表
- 所以我們十二生肖裡面
- 每一項都有 就好像只有龍看不見
- 好像只能在廟宇佛寺裡面看到
- 是不是 ? 那個也不是真正的龍
- 那是一個龍的塑像而已
- 我們看不到
- 那麼這個龍代表的就是
- 我們飄忽不定的眾生
- 代表我們這些眾生
- 每個人因為業力所感
- 處的這個境界不穩定
- 眾生
- 你們是不是感覺自己一生飄忽不定
- 時好時壞 對不對 ?
- 一時說好
- 過一會兒就又變不好了
- 飄忽不定
- 其實說的就是你們這些眾生
- 佛在娑竭羅龍宮
- 其實就是苦海水裡的那些眾生
- 不穩定的眾生所住的地方
- 所以雖然在龍宮
- 也是同樣在這個世間說給你們聽
- 那麼我們現在稍微想一想
- 娑竭羅龍宮
- 是世尊當時所說的那個場所
- 是不是 ?
- 但現在
- 世尊由師父代表他在這裡說給你們聽
- 那麼我們這個世間
- 是不是就像苦海的鹹海水龍宮一樣
- 你們也是在苦海流轉這些不穩定的眾生
- 是不是 ?
- 世尊在當時說給這些龍王聽
- 說給這些天人
- 在這個境界
- 什麼境界
- 苦海水的境界
- 說給眾生聽
- 到現在師父在這裡代替世尊
- 說給你們這些苦海水的眾生聽
- 是不是一樣呢 ?
- 所以這個一時在這裡說就能通
- 沒有過去、沒有現在、沒有未來
- 因為我們所研讀的 我們所說的
- 都是佛當時所說的 沒有分別
- 所以這個娑竭羅龍宮
- 雖然當時世尊是向龍王所說
- 換現在這個場所
- 同樣也是說給你們大眾聽的
- 所以你們大眾也是娑竭羅龍宮一樣的
- 娑婆眾生
- 這樣大眾知道一時貫通的意思嗎
- 雖然佛在龍宮說
- 但是也等於在當下說
- 當下是一樣的
- 那麼大眾要知道佛有大神力
- 對不對 ?
- 佛有大神力
- 佛可以到龍宮向龍王說這部經
- 那麼這裡說的娑竭羅是鹹海水
- 鹹海水
- 其實是形容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
- 生活在苦海之中
- 那麼娑竭羅也可以形容叫做五濁惡世
- 龍代表變化
- 在我們這個世間 大眾想一想
- 人情世故是不是變化無常 對不對 ?
- 我們從早上到晚上
- 我們的妄念都是止不住
- 煩惱止不住
- 一時歡喜 一時就憂愁
- 對不對 ?
- 你仔細想一想
- 在這短短幾個小時內
- 這半天十二個小時內
- 你產生多大的變化 ?
- 你產生了多少次不同的心理變化 ?
- 龍呢 ! 代表苦海中多變的眾生
- 大眾要知道
- 所以佛用這句話
- 讓我們警覺 告訴我們
- 讓我們警覺
- 讓我們警覺什麼 ?
- 警覺我們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
- 還有我們的妄念止不住
- 煩惱止不住
- 想法止不住
- 歡喜憂愁
- 轉來覆去沒有停止
- 這就像苦海中多變的眾生一樣
- 這樣大眾你們知道嗎 ?
- 所以佛不是在罵我們喔
- 師父在這裡也不是在罵你們
- 也不是在說什麼
- 是要讓你們警覺
- 警覺我們能不能止住
- 止住我們的妄念和煩惱
- 這樣眾生知道嗎 ? 瞭解嗎 ?
- 佛他在龍宮說法
- 與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沒什麼兩樣
- 他說給這些多變化的
- 這些龍宮的眾生聽
- 也等於是說給我們聽
- 我們也是多變化喔
- 我們其實和龍王一樣的
- 那麼佛為什麼要到那裡說
- 佛為什麼不在他的道場說
- 不在祥和的地方
- 比如說 佛有精舍嘛
- 對不對 ?
- 或者是說佛常常在樹下說
- 在這些
- 很多我們說的這些
- 佛所的地方說
- 為什麼他要特別到娑竭羅龍宮
- 那種鹹海水
- 很不好的這種場所去說
- 因為 他就是要暗指我們這些眾生
- 能不能明白、清楚和解脫
- 所以他選擇在那裡說
- 目的就是要指明和喚醒眾生
- 喚醒我們眾生
- 希望我們眾生都能夠覺醒
- 那麼當時和世尊去的這些弟子
- 總共有多少
- 你們自己聽聽看喔
- 有八千大比丘眾
- 當時有八千個大比丘眾
- 就是他的學生
- 學生 比丘是出家人
- 出家人 當然這比丘
- 都是男眾出家
- 裡面沒有比丘尼
- 如果寫比丘尼
- 就是有女眾的出家眾
- 但這裡說的八千大比丘眾
- 就是男出家眾
- 還有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
- 所以這八千的大比丘眾
- 加上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
- 總共四萬位
- 算一算是不是四萬
- 總共四萬位的這個
- 菩薩摩訶薩和比丘眾
- 都同時到娑竭羅龍宮
- 四萬位呢 !
- 各位 你們想想看不得了啊
- 很多人一定會覺得
- 這些人是不是要潛水
- 潛水到海底去
- 人不要說潛水
- 你在你家裡浴室的浴缸
- 讓你在那裡閉氣一分鐘
- 你都快斷氣了
- 怎麼可能呢 ?
- 這麼多人四萬位耶 !
- 都進到這個海底裡面啊
- 而且都沒事
- 在過去 也不是說有潛水設備
- 有這些現代設備
- 那是怎麼去的 ?
- 怎麼達成的 ?
- 到底如何達成的 ?
- 以現代這種科學的想法和說法
- 怎麼說也說不通
- 大家說是不是呢 ?
- 怎麼說也說不通
- 但是世尊如何做到的
- 你們知道嗎 ?
- 有想要聽嗎 ?
- 下次說給你們聽喔 !
- 所以今天師父就說到這裡
- 今天師父說到這裡
- 大眾要知道
- 世尊 不是你們所想的那麼簡單
- 師父曾跟著世尊修行
- 同時也感受到世尊的大威神力
- 阿彌陀佛
- 祂的大威神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
- 世尊的大威神力
- 不是你們一般眾生能體會的
- 超越你們現在所謂的科技
- 太多太多了
- 不是你們一般人能形容的
- 這不是用什麼電影、投影技術
- 還是用什麼 都不是的
- 世尊不需要這樣
- 但是
- 他帶眾生進入那個境界
- 是一剎那就進去了
- 各位 師父也曾跟世尊去過
- 一剎那你到那個境界
- 哎喲怎麼會這樣
- 無法用言語形容
- 但如何達成的
- 下次解釋給你們聽
- 好 今天師父就開示到這裡
- 希望大眾能夠了解
- 我們今天精舍為什麼要說這部
- 《十善業道經》最大的原因
- 希望我們大眾都能勤修十善
- 滅十惡
- 成就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種資糧
- 這就是師父最大的希望
- 希望大眾能夠好好地了解
- 佛的慈悲
- 和師父的本意
- 這樣好嗎 ?
- 好 那麼今天師父就開示到這裡
- 大眾請合掌
- 請與師父同念
- 願消三障諸煩惱
- 願得智慧真明了
- 普願罪障悉消除
- 世世常行菩薩道
- 願生西方極樂中
- 九品蓮華為父母
- 花開見佛悟無生
- 不退菩薩為伴侶
- 阿彌陀佛

請大眾翻開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,經文部分,第三頁。
首先,我們先說這一部經的經題。
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,佛!這裡說的佛是誰?什麼身分?是什麼地位?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,這位佛是代表覺悟的人、覺醒的人。佛是什麼身分呢?佛是我們所有一切眾生的導師。導師就是引導我們生命、靈魂、智慧、超越的老師,叫做導師。引導我們的這個老師,叫做導師。那麼,佛的地位是什麼呢?佛是從眾生修行來的,他跟我們人也一樣,沒有不同。所以佛常常說,我與眾生皆無差別。那麽差別在哪里?差別在佛覺醒了,眾生沒有覺醒。所以佛的地位是超越一切的,所有一切地位跟眾生,包含天人。
一個已經覺醒的人,一個已經明白的人,明白宇宙所有一切盡虛空、遍法界、諸法界空間,以及所有一切眾生根本的人,以及超脫所有一切地位的這個人,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名詞來形容他呢?用我們現在一句很簡單的話,用我們現在眾生聽得懂的話,淨空和尚曾經說過,這句話師父也很認同,他說:「佛是多元文化社會義務的教育家。」他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,跟義務教育家。
聽好,是義務喔!義務!就像我們說的義工,他是沒有領薪水的,他是義工。他的任務是什麼?他的任務就是,教育我們眾生,離苦得樂的義工。他運用的是多元文化,和多元層次的空間。這樣說,我們大眾就會比較了解,比較科學的說法。不然,要是說到佛,很多人就會冠上宗教的帽子。其實佛,說的就是覺悟的人、覺醒的人。佛不是神,佛也不是偶像。大眾要明白,佛所說的一切都是教育,他不是宗教,不是宗教。
所以當然了,我們是佛的弟子,我们也必須要肯定自己,對不對?肯定自己也是從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,是不是呢?對不對呢?我們佛弟子應當知道,我們的工作分成兩類。哪兩類?第一類就是,我們要說經教學,叫做弘法。我們學佛,就是要把佛法弘揚出去。所以我們學佛弟子聽經、學經,以後也要說經,我們也要弘法。我們在座聽師父說經的,日後有機緣也要說給有緣的人聽。說經就是學經、學說,這是我們第一項的工作。第二是在世間,護持佛陀教育護法的工作。我們學佛弟子就是這兩種工作,沒有別的。
那麼大眾必須知道,到底是說法的比較重要,還是護法的比較重要?大眾要知道,這個護法,好比是我們學校的董事,和創辦人,像校長、像行政人員。他就像校長,就像佛法的護持,跟董事一樣。那麼弘法的呢,就像學校的老師教員一樣,每天向大眾來教課。所以說,護法更高於弘法。大眾要明白,不要看輕自己。你們現在所做的工作,比師父還要重要,你們知道嗎。護法重於弘法。
今天師父,雖然想要向眾生介紹佛法,如果沒有眾生的護持,這個法就不成熟,機緣不成熟。所以,護法比弘法重要,護法也比弘法更偉大。這樣你們知道嗎?師父在這邊說,不是看輕弘法的重要。但是世尊當時在菩提樹下覺悟了,如果沒有忉利天主的恭請,並且作為世尊的大護法,幫助世尊弘法,世尊的法有可能,當時世尊想要直接成佛去了。這樣眾生清楚嗎?弘法的福德福報固然大,但護法的任務更重於弘法。所以你們在這裡護持師父,你們眾生的功德,比師父還要好、還要高。所以說,弘法和護法要密切的合作,兩者缺一不可,缺一樣都不行。
在以前的叢林寺院,是佛教教學的場所,現在已經很少了。現在大部分都是做法會、念經比較多。以前每天都上課八個鐘頭以上,另外還有八個小時以上的修行。大眾在課程上所學的理論還有方法,會落實在他的生活、工作還有處事待人接物上。所以大眾要明白我們的佛法,不是只有念經和拜懺而已。佛法不空談,不是只有掛在嘴上說的,佛法是要落實的。佛法求的是智慧與解脫,而不是只求平安,求家裡平安無事,求生意興旺,不是。佛法教的是,實質的智慧,是讓你碰到問題的時候,你有智慧去面對。佛教我們的,就是解脫和智慧。這樣大眾知道嗎?
所以,「佛」這個字,我們大眾就要清楚明白知道什麼叫佛。佛是覺醒的人。但是在這裡指的佛,是三千多年前那位覺醒的人,叫做釋迦牟尼佛,我們的本師。剛剛我所說佛的真意就是這樣。落實在現在的社會,佛法的工作分成兩種,一種是弘法,一種就是護法。佛就是我們的弘法者,師父代表佛在台上弘法,你們大眾就是護法者。護法和弘法兩者必須互相配合,缺一不可。如果沒有你們的護持,師父所說的經、世尊所說的理論,要怎麼弘揚呢?是不是呢?
所以,(佛)指的是,引導我們離苦得樂的大覺者。那麼這位大覺者所說的(說),就是闡明的意思,闡明、闡說、解說。這個(說)可以說成解說、闡明。這個(闡)會寫嗎?上面一個(門)下面一個(單)。就是闡明。解說、闡明,叫做(說)。這樣大眾明白嗎?
這和一般人說的(說話)不一樣。一般人說,只是一個表白的意思。但佛所說的(說),和一般人所說的(說)不一樣。佛說的是闡明、指明的意思。眾生說話不一定會讓你明白,但佛所說的話,字字句句都可以讓你解脫、讓你生智慧。這叫(佛說)。佛說和眾生說是不一樣的,不同的。所以(佛說)這個(說)字有很深的含義,叫做解說、闡明。也可以說,解說闡明什麼?事實的真相。所以古時候的人說,世間的人說話會多話,愈說愈亂,對不對?人說話會生話,是不是呢?但是佛說的話是闡明、指明的意思。
佛說!佛要說什麼?佛說十善、十善業。這裡說的是善業。那麼十善,大家要知道、要明白,到底什麼是十善?十善就是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、不貪欲、不瞋恚、不邪見。這十樣,叫做十善。反過頭來說,也叫做十惡。十善是眾生成佛的根本,十惡是眾生沉淪的根本。這樣大眾知道嗎?
十善是我們成佛的根本,但反過頭來說,你做不到十善,你反成十惡,那就是沉淪的根本。沉淪?沉淪什麼?沉淪在這十法界的六道輪迴,十法界的六道中輪迴。這是根本,也是基礎。你們大眾知道嗎?十善是根本,也是基礎。
我們的佛,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,大家仔細感受一下,這位老人家確實很慈悲。他知道眾生苦的根源在哪裡,所以他教我們離苦,教我們離苦。怎麼離呢?很多眾生說:「師父我很痛苦,我想離開這個痛苦。」好,要怎麼離?就是修十善,修十善就對了。這是世尊教我們的。
世尊希望一切眾生都成佛,希望一切眾生都和他一樣。這一切眾生,當然也包括在座的每一位。世尊教我們,他希望我們離苦,他希望我們都成佛,那總是要有目標,要有方法。有目標,有方法。這個目標和方法就是十善,十善業。這是我們從眾生轉成佛的基礎。我們在座的眾生,你們想要成佛,那麼十善業道就是我們的規矩、我們的根本、我們的基礎。你做得到,你就能成佛。反之,做不到,你就是六道的眾生。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。
所以十善,剛才師父跟你們說過,這個業,說的是善業。什麼叫做業?業就是我們所承受的業報,所承受的業報就是業。這個業報在我們這個世間,有善業也有惡業。你現在所受的是不好的,就是過去所造的惡業。所以佛常常告訴我們: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欲知來世果,今生造者是。」
你今天所受的一切,不管是惡業也好、善業也好,這都是過去生所造的。所以因果因果,半點不由人。不是說:「我怎麼會這麼倒楣?我遇到這種家庭,我遇到這種父母,我遇到這種同修,我遇到這種兄弟姊妹,我遇到身邊的這種六親眷屬,我碰到這種惡友。」這都是你過去生中所造作的。你過去生中如果沒有種這種惡因,你怎麼會受這個惡果?這是很簡單的道理。種如是因得如是果,種什麼因就吃什麼果。
你如果真正信佛,你就不會生埋怨,你就不會真正生那種,你不相信的因。你如果真正信佛,你會如實地感受,從當下開始,我們就不要再造惡,這才是真信佛。而且懺悔過去:「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,從身語意之所生,我今一切求懺悔。」而且從現在開始,不再犯錯,這才是真正修行的人。
那麼你做到了,你就會往光明的大道走,這就叫做道。這個叫做道。善道、善道。光明之道、成佛之道,和解脫之道,這就叫做善道。這樣大眾知道嗎?什麼叫做善?成佛是善!解脫是善。這也是眾生修佛最大的目標,是不是呢?
那麼,經。經叫做經典。經是,佛跟菩薩跟聖賢所說的話叫經,代表永恆不變,永恆不變叫做經。大眾要知道這部經,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能相通,叫做經。如果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不相通,不能叫做經,頂多稱為論、稱為書、或冊,或者詞,或者篇。這樣大眾知道嗎?經不同於其他的書冊。經,現在過去未來都能相通叫做經。
那麼什麼樣的著作,可以稱為經呢?那就是佛,諸佛、諸菩薩、諸聖賢說的叫做經。這個經也有分等級。佛所說的,佛所說的,佛所說的,叫做佛經,佛經。佛所說的佛經,永恆不變,永恆不變。菩薩以及諸阿羅漢、聖人所說的經,叫做經典、經典。這個佛所說的經,和一些聖人、佛菩薩、聖人、菩薩、阿羅漢所說的經典,以佛所說的為第一。菩薩阿羅漢聖人所說的為經典,也可以稱作經。
但是呢,有時候因為時空的背景,會產生很微妙的變化。比如說我們舉一個例,我們說這位儒家的孔子,儒家孔子,他的這個理論都是天地君親師。他說的是君王和臣子,和百姓的這個經典。君王有君王在位的心,臣子有臣子的這種忠心,百姓有百姓的歸順的心。但是現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君王了,所以時代背景有一些些不一樣,它會有一些些的不同。但是呢,在某部分可以作為參考。這樣大眾了解嗎?但是佛所說的經典,不管是在過去、還是我們當下還有未來都說得通,這叫做佛所說的經典。
那麼這裡所說的,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,這個經你現在說得通,過去也說得通,未來也說得通。這樣大眾知道嗎?所以可見,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,這部經的重要,確實是非常的重要,非常的重要。
那麼這是今天,我們解釋這本經的經題。我們上一次是說緣起,今天我們說經題。這本經是在我們唐朝的時候,從印度,也就是過去叫做天竺國,引進來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大眾要知道,釋迦牟尼佛並不是我們中國人,當時他投生在印度,印度地區,在那個地方。那麼這本經,它是這個唐,這個唐所說的是大唐,是我們唐朝那個時候。唐朝于闐,這個于闐是我們唐朝的一個附屬小國,是附屬的一個國家。唐朝那個時候叫做天朝,有很多小國家都來朝貢。朝貢那個時候,唐朝那個時候,中國是唐朝的時代,唐朝的開創者是李淵。那麼,貞觀之治,當時唐朝是一個很有名的國家,海外很多人都來唐朝學習一些文化、建築還有人文。所以唐朝那個時候是在我們世界裡面,算很有名的一個時代。那麼于闐說的是唐朝,那麼介於哪裡?介於一個西南方的一個小國家,叫做于闐國。
那麼在于闐國裡面有一位法師,叫做實叉難陀。實叉難陀是印度人,他是一個印度人。他從這個天竺到東土來弘法,後來在唐朝的一個附屬國,叫做于闐這個地方,在這裡譯經和講經。那麼他是已經得到了,經律論三藏認可的法師,叫做三藏法師。經律論三藏認定,在過去要受經論、律論和藏論,經律論、經論、律論的這種法師,可以說是很難,受過經律論三藏的法師很少。那麼這位實叉難陀法師,已經得到了經律論三藏的認可,所以也叫做三藏法師。
這不是我們古時候所聽到的,他就是唐三藏喔。唐三藏說的是另外一位玄奘法師,玄奘法師。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,將這個實叉難陀當作是唐三藏,其實不是。其實呀,一樣是三藏法師,但是他不是玄奘法師,不一樣。那麼這部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,就是他翻譯的。他在哪裡翻譯?他在于闐國這個地方翻譯。是什麼人所翻譯的?叫做實叉難陀法師翻譯的。這樣這段大眾知道嗎?了解嗎?
好,那麼我們現在正式進入《十善業道經》。
大眾請合掌,請與本師同念:
「如是我聞。一時,佛在娑竭羅龍宮,與八千大比丘眾、三萬二千菩薩、摩訶薩俱。」
請放掌。
世尊說的經典,很多,頭一句都有如是我聞,是不是呢?這個如是我聞是什麼樣的因緣?是什麼樣的原因呢?怎麼會有如是我聞的這種說法?如是,是真如的意思。這個如,是真如。真如,是本是的意思。真如本是,真如本是。什麼樣的話?什麼樣的情形?什麼樣的原因可以稱為,如是?如是,是真如本是,說的是真實語、真正的話、真實的話、如實的話,所說的是不欺騙的話,真如本是。
我聞。這裡說的(我)指的就是阿難尊者。因為佛所說的經典,在後面匯集的時候,都是由阿難尊者先憶起來、想起來的。所以每一句都是阿難尊者,他回想所說的話。所以叫做如是我聞。聞,就是我聽到。阿難尊者真如本是,沒有隱瞞、沒有虛假的聽到,叫做如是我聞。這樣眾生知道嗎?了解嗎?
正因為阿難尊者真如本是的本性,所以他多聞第一,多聞不虛。代表說阿難尊者他沒有虛假。因為阿難尊者當時,他是與五百位大阿羅漢,同時一起集結佛經。你們大眾想一想,你在說一件事情,比如說,你們這些同學大眾聽教授上課,上完了後,你們都要再將教授,他所說的每一字每一句,都要這樣一字一句的對,對到正確為止。一個人說的不算數,兩個人說的也不算數,一百人說的也不算數,就要五百位大阿羅漢,共同來記錄、來回想、來討論。這可以說是不斷地一直修改,一直討論、一直修改,可以說是去蕪存菁,完全沒有半點的虛假,才能稱為,如是。這樣大眾知道嗎?
並不是說阿難尊者一個人,想到什麼,就說什麼,沒有那麼簡單。要稱呼為,如是,不是一般可以稱呼的。所以,除了佛經以外,你們注意看都沒有如是我聞,對不對呢?只有佛經裡面才有如是我聞。代表說這是五百位大阿羅漢,跟阿難尊者一起匯集的,只是派阿難尊者為代表,叫做如是我聞。不是只有我聞喔,在座的每一位都如實地聽到,這樣你們瞭解嗎?叫如是我聞。這樣這句話大眾知道了嗎?
一時。為什麼要用一和時來代表?一般人如果在說明一件事情,我們會說那個時候、那時,那叫彼時,對不對?或者是那時,對不對?是不是呢?大眾為什麼在這邊用「一」?為什麼用一呢?大眾要知道這個一的原因,以及在這裡解釋的原因。一叫做貫通的意思,一者貫也。什麼樣的情況叫做貫通?代表說沒有現在、過去跟未來。沒有現在,沒有過去,沒有未來。以一貫通。那個時候,也不能說那個時候,只能說一時。世尊所說的法,是不是超越現在、過去跟未來?代表說,世尊所說的法,過去那時說得通,現在你們聽也說得通,未來你們的後代也說得通。所以無法用,彼時,或是,那時,來說佛所說的話,用一時以一來貫通現在、過去和未來。所以一時代表什麼?代表佛說的法貫通時間跟空間,那叫做一時。這樣大眾知道嗎?
為什麼用一時來闡說,佛所說講經的那個時間?代表說,雖然佛好像是那個時候說的,但也等同在這個時候說的。為什麼這樣說?因為佛那個時候說的大眾能瞭解,現在佛說的大眾也會明白,後來你的子孫聽也會知道。所以沒有現在、過去、未來,才用一字來代表。這個時稱為時間。大眾知道嗎?那叫做一時。我等一下會再說一個,比較讓大眾能明瞭的,對這個一時,可以說,再做一個更簡單的比喻,你們大眾就聽得懂,你們大眾就了解。
佛在娑竭羅龍宮。這裡說的佛,指的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。娑竭羅是梵語,它是印度話翻譯的,我們中文叫做鹹海水、苦海。苦海聽過嗎?苦海,我們這個世間常常有人說,形容說這個世間是苦海的人生,聽過嗎?娑竭羅就是苦海水。各位,你們仔細去感受,你們游過泳嗎?曾去海邊游泳過嗎?這個海水一不小心,你們嘴巴去吃到的時候,第一,鹹。第二,苦。鹹又苦澀。娑竭羅叫做苦海水。
龍宮是龍王住的地方。龍王就是海底的這個主宰,海底眾生的主宰叫做龍王。龍王住的地方叫龍宮。佛在娑竭羅龍宮,這句我们也可以這樣來解釋。娑竭羅叫做苦海,苦海水也叫做苦海,簡稱苦海,對不對。龍宮,龍宮就是我們說住所的意思,是住所。但是這個龍,我們中國話說,龍稱做不穩,叫做變化多端,變化多端。那叫做龍。所以有人說,神龍見首不見尾。我們眾生從來都沒有看過龍長什麼樣子,但是我們常常在神像、牆壁上面來形容這個龍。所以這個龍本來就是飄忽不定,不是人人都能見到的,它是一種代表。所以我们十二生肖裡面,每一項都有,就好像只有龍看不見,好像只能在廟宇佛寺裡面看到,是不是?那個也不是真正的龍,那是一個龍的塑像而已,我們看不到。
那麼這個龍代表的就是,我們飄忽不定的眾生,代表我們這些眾生。每個人因為業力所感,處的這個境界不穩定。眾生,你們是不是感覺自己一生飄忽不定,時好時壞,對不對?一時說好,過一會兒就又變不好了,飄忽不定。其實說的就是你們這些眾生。
佛在娑竭羅龍宮,其實就是苦海水裡的那些眾生,不穩定的眾生所住的地方。所以雖然在龍宮,也是同樣在這個世間說給你們聽。那麼我們現在稍微想一想,娑竭羅龍宮,是世尊當時所說的那個場所,是不是?但現在,世尊由師父代表他在這裡說給你們聽。那麼我們這個世間,是不是就像苦海的鹹海水龍宮一樣?你們也是在苦海流轉這些不穩定的眾生,是不是?世尊在當時說給這些龍王聽,說給這些天人,在這個境界,什麼境界?苦海水的境界,說給眾生聽。到現在師父在這裡代替世尊,說給你們這些苦海水的眾生聽,是不是一樣呢?
所以這個一時在這裡說就能通,沒有過去、沒有現在、沒有未來。因為我們所研讀的、我們所說的,都是佛當時所說的,沒有分別。所以這個娑竭羅龍宮,雖然當時世尊是向龍王所說,換現在這個場所,同樣也是說給你們大眾聽的。所以你們大眾也是娑竭羅龍宮一樣的,娑婆眾生。這樣大眾知道一時貫通的意思嗎?雖然佛在龍宮說,但是也等於在當下說,當下是一樣的。
那麼大眾要知道佛有大神力,對不對?佛有大神力。佛可以到龍宮向龍王說這部經。那麼這裡說的娑竭羅是鹹海水,鹹海水,其實是形容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,生活在苦海之中。那麼娑竭羅也可以形容叫做五濁惡世。龍代表變化。在我們這個世間,大眾想一想,人情世故是不是變化無常,對不對?我們從早上到晚上,我們的妄念都是止不住,煩惱止不住,一時歡喜,一時就憂愁,對不對?你仔細想一想,在這短短幾個小時內,這半天十二個小時內,你產生多大的變化?你產生了多少次不同的心理變化?龍呢!代表苦海中多變的眾生。大眾要知道。
所以佛用這句話,讓我們警覺,告訴我們,讓我們警覺。讓我們警覺什麼?警覺我們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,還有我們的妄念止不住,煩惱止不住,想法止不住,歡喜憂愁,轉來覆去沒有停止。這就像苦海中多變的眾生一樣。這樣大眾你們知道嗎?所以佛不是在罵我們喔,師父在這裡也不是在罵你們,也不是在說什麼,是要讓你們警覺,警覺我們能不能止住,止住我們的妄念和煩惱。這樣眾生知道嗎?瞭解嗎?
佛他在龍宮說法,與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沒什麼兩樣。他說給這些多變化的,這些龍宮的眾生聽,也等於是說給我們聽。我們也是多變化喔,我們其實和龍王一樣的。那麼佛為什麼要到那裡說?佛為什麼不在他的道場說?不在祥和的地方?比如說,佛有精舍嘛,對不對?或者是說佛常常在樹下說,在這些,很多我們說的這些,佛所的地方說。為什麼他要特別到娑竭羅龍宮,那種鹹海水,很不好的這種場所去說?因為,他就是要暗指我們這些眾生,能不能明白、清楚和解脫。所以他選擇在那裡說,目的就是要指明和喚醒眾生,喚醒我們眾生,希望我們眾生都能夠覺醒。
那麼當時和世尊去的這些弟子,總共有多少?你們自己聽聽看喔。有八千大比丘眾。當時有八千個大比丘眾,就是他的學生,學生。比丘是出家人,出家人。當然這比丘,都是男眾出家,裡面沒有比丘尼。如果寫比丘尼,就是有女眾的出家眾。但這裡說的八千大比丘眾,就是男出家眾。還有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。所以這八千的大比丘眾,加上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,總共四萬位,算一算是不是四萬?總共四萬位的這個,菩薩摩訶薩和比丘眾,都同時到娑竭羅龍宮。
四萬位呢!各位,你們想想看不得了啊。很多人一定會覺得,這些人是不是要潛水,潛水到海底去?人不要說潛水,你在你家裡浴室的浴缸,讓你在那裡閉氣一分鐘,你都快斷氣了。怎麼可能呢?這麼多人四萬位耶!都進到這個海底裡面啊,而且都沒事。在過去,也不是說有潛水設備,有這些現代設備。那是怎麼去的?怎麼達成的?到底如何達成的?以現代這種科學的想法和說法,怎麼說也說不通,大家說是不是呢?怎麼說也說不通。
但是世尊如何做到的,你們知道嗎?有想要聽嗎?下次說給你們聽喔!所以今天師父就說到這裡。
今天師父說到這裡。大眾要知道,世尊,不是你們所想的那麼簡單。師父曾跟著世尊修行,同時也感受到世尊的大威神力。阿彌陀佛,祂的大威神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。世尊的大威神力,不是你們一般眾生能體會的,超越你們現在所謂的科技,太多太多了,不是你們一般人能形容的。這不是用什麼電影、投影技術,還是用什麼,都不是的。世尊不需要這樣。但是,他帶眾生進入那個境界,是一剎那就進去了。各位,師父也曾跟世尊去過,一剎那你到那個境界,哎喲怎麼會這樣,無法用言語形容。但如何達成的?下次解釋給你們聽。
好,今天師父就開示到這裡。希望大眾能夠了解,我們今天精舍為什麼要說這部《十善業道經》最大的原因。希望我們大眾都能勤修十善、滅十惡,成就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種資糧。這就是師父最大的希望。希望大眾能夠好好地了解,佛的慈悲,和師父的本意。這樣好嗎?
好,那麼今天師父就開示到這裡。
